时间: 2025-04-28 21:34: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1:34:18
我国古代书体的一种。也叫"籀书"﹑"大篆"。因着录于《史籀篇》而得名。字体多重叠。春秋﹑战国间通行于秦国。与篆文近似。今存石鼓文即这种字体的代表。
1.
【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籀,读书也。 、 《春秋传》。按,今本《左传》凡卦兆之词皆以繇为之。-卜籀云。 、 章炳麟《检论·订孔下》-重籀《论语》诸书。 、 清·龚自珍《知归子赞》-睲河海之行、帝王、妃后、臣宰、农工、徒隶之法,无不籀也。
【组词】
籀读、 籀书
抽取;引出。 同: 抽
【引证】
唐·李俨《益州多宝寺道因法师碑文》序-挥兔豪而匪固,籀鱼网而终灭。
【组词】
籀演
2.
【文】
(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文,错画也。象交文。今字作纹。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黼。”-五章以奉五色。 、 《荀子·非相》-美于黼黼文章。 、 《韩非子·十过》-茵席雕文。 、 《诗·小雅·六月》-织文鸟章,白旆央央。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斑文小鱼。
【组词】
文驾、 文斑、 文旆、 文绣、 文织、 文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