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42: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42:34
渭城三迭 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诗中的名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里的“渭城三迭”指的是诗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这句话,因为诗人在送别友人时,反复劝酒,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和不舍之情。
在文学作品中,“渭城三迭”常用来形容离别时的深情厚意,或者反复叮嘱、劝告的情景。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特定的文学讨论或诗歌鉴赏中,它是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
同义词:反复叮咛、再三嘱咐 反义词:一言不发、漠不关心
“渭城三迭”源自王维的诗作,后来成为形容离别时深情叮嘱的成语。在语言的演变中,它逐渐被用来形容任何反复叮嘱的情景,不仅仅局限于离别。
在文化中,离别常常伴随着深情厚意和不舍,王维的这首诗正是这种情感的典型表达。因此,“渭城三迭”成为了文学中表达离别情感的一个重要符号。
这个词汇让我联想到古代文人的离别场景,充满了诗意和情感。它让我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感和不舍。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次重要的告别时,想起了“渭城三迭”的典故,这让我更加珍惜与朋友之间的每一次相聚。
在创作一首关于离别的诗时,我可以这样写:“渭城三迭情难尽,柳色青青别意深。”
想象一幅画面:清晨的渭城,细雨蒙蒙,柳树青青,一位诗人正与友人依依惜别,反复劝酒。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受到离别的深情和不舍。
在西方文学中,类似的情感可以用“parting is such sweet sorrow”(离别是如此甜蜜的悲伤)来形容,这是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名句,表达了离别时的复杂情感。
“渭城三迭”是一个充满情感和文化内涵的成语,它不仅表达了离别的深情,也反映了*人对友情的重视。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文化底蕴。
1. 【渭】 古州名。 北魏庄帝置。清代为巩昌府,治所在今甘肃省陇西县西南。
2.
【城】
(会意。从土,从成,成亦声。本义:城墙)。
同本义 。都邑四周用作防御的高墙。一般分两重,里面的叫城,外面的叫郭,城字单用时,多包含城与郭。城郭对举时,只指城。
【引证】
《说文》-城,所以盛民也。 、 《礼记·礼运》-城郭沟池以为固。 、 《史记·田单列传》-使老弱女子乘城。 、 《公羊传·定公十二年》。注:“天子周城,诸侯轩城。”-百雉而城。 、 《谷梁传·隐公七年》-城为保民为之也。 、 《墨子·七患》-城者,可以自守也。 、 唐·李白《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组词】
城内;城外;万里长城;城守、 城曲、 城铺、 城堵
3.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4.
【迭】
(形声。从辵,失声。本义:交替,轮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迭,更递也。 、 《尔雅》-迭,更也。 、 《易·说卦》-迭用柔刚。 、 《诗·邶风·日月》-胡迭而微。 、 《礼记·乐记》-迭相为经。 、 《公羊传·襄公二十九》-弟兄迭为君。 、 《庄子·天运》-四时迭起。
【组词】
迭为宾主;迭变、 迭宿、 迭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