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1:34: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1:34:13
“五典”一词在汉语中通常指的是古代**的五种经典文献,即《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这些文献被认为是儒家经典的核心,对后世的文化、哲学和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文学语境中,“五典”常被用来指代儒家经典,作为文化传承和学术研究的象征。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传统文化或教育体系时,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哲学和汉学,“五典”是一个重要的学术术语。
“五典”一词源自儒家学派对古代文献的分类和尊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文献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文化中,“五典”代表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如仁、义、礼、智、信。这些价值观在社会中有着深远的影响,塑造了**的道德规范和社会秩序。
提到“五典”,我联想到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的厚重感。这个词让我感受到一种对传统的尊重和对知识的追求。
在我的学*过程中,我曾深入研究过《诗经》和《礼记》,这些经典文献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储备,也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五典”:
五典之光,照耀古今,
儒家智慧,传承不息。
诗书礼易,春秋之笔,
文化之根,深植心田。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学者在古朴的书房中,手持《诗经》,窗外是古树和流水,背景音乐是古琴的悠扬旋律。这样的场景让人联想到“五典”所代表的宁静和智慧。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经典文献可能是《圣经》、《荷马史诗》等,它们在各自文化中扮演着类似的角色,是文化传承和道德教育的重要来源。
“五典”不仅是古代文献的集合,更是中华文化的象征。通过对“五典”的学和理解,我更加珍视传统文化的价值,并认识到它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这个词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化的深厚底蕴。
1.
【五】
(五,会意。从二,从乂。“二”代表天地,“乂”表示互相交错。本义:交午,纵横交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 、 《诗·齐风·南山》-葛屦五两。 、 《诗·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紽。
四加一的和。
【引证】
《广韵》-五,数也。 、 《书·舜典》-五载一巡守。 、 唐·李朝威《柳毅传》-塞其五山。 、 宋·苏洵《六国论》-五战于秦。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起则五六揖。 、 清·方苞《狱中杂记》-监五室。
2.
【典】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册”字,下面是大。本义:重要的文献、典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谓从册,从大,古文从古文册。-典,五帝之书也…庄都说,典,大册也。 、 《尔雅·释言》-典,经也。 、 《易·系辞》-不可为典要。 、 《左传·昭公十二年》-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 《左传·昭公十五年》-司晋之典籍。 、 丘迟《与陈伯之书》-不远而复,先典攸高(重贵)。 、 《后汉书·张衡传》-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组词】
药典;字典;释典、 法典;佛典;引经据典;典志、 典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