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1:40: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1:40:00
梦游症,医学上称为“睡眠行走”(sleepwalking),是一种睡眠障碍,表现为患者在睡眠中起身进行各种活动,如行走、穿衣、进食等,而事后对此无记忆。这种现象通常发生在深度睡眠阶段,即非快速眼动(NREM)睡眠的第三和第四阶段。
“梦游症”一词源自拉丁语“somnambulismus”,由“somnus”(睡眠)和“ambulare”(行走)组成。在19世纪,这一术语开始在医学文献中被广泛使用,用以描述睡眠中的异常行为。
在某些文化中,梦游被视为超自然现象或灵魂出窍的表现。在现代社会,梦游症更多被视为一种医学问题,需要适当的治疗和管理。
梦游症常带有一种神秘和不安的情感色彩,因为它涉及睡眠中的无意识行为,可能引发对未知的恐惧和对安全的担忧。
个人经历中,梦游症可能是一个家庭成员或朋友的问题,需要理解和关怀。例如,一个家庭成员可能在夜间梦游,导致家庭成员之间的担忧和讨论。
在诗歌中,梦游症可以被用作一种隐喻,代表迷失或无意识的状态:
在夜的深渊,他梦游, 穿越记忆的迷宫, 寻找那失落的自我。
梦游症可能让人联想到夜晚的寂静、昏暗的灯光和模糊的人影,这些视觉元素可以与轻柔、神秘的音乐相结合,营造出一种神秘和不安的氛围。
在不同文化中,梦游症的解释和处理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某些文化中,梦游可能被视为灵魂的漫游,而在其他文化中,它可能被视为一种需要医学干预的病症。
梦游症作为一个词汇,不仅在医学领域有其特定的含义,也在文学和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它涉及睡眠、无意识行为和神秘感,是一个多维度的词汇,对于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1.
【梦】
(会意。小篆字形,由“宀”(房子)、“爿”(床)、“夢”(不明也)三字合成。意为夜间在床上睡觉,眼前模糊看不清,即作梦。“夢”由“苜”(mò,眼看不清)、“宀”(人的变形)、“夕”(晚间)三字会意。本义:睡眠中的幻象)。
同本义。
【引证】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妇梦中咳嗽。 、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人作》-铁马冰河入梦来。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形诸梦。 、 清·林觉民《与妻书》-梦中得我。
【组词】
梦迷、 梦梦铳铳、 梦梦查查、 梦思、 梦中梦、 梦中、 梦语、 梦啼妆泪红阑干(梦中啼哭,擦了脂粉的脸上流满了一道道红色的(泪痕)妆,这里指脸上的脂粉阑干,纵横错乱的样子)
2.
【游】
(形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游,旌旗之流也。 、 《诗·长发》-为下国缀旒。 、 《左传·桓公十二年》-鞶厉游缨,昭其数也。
3.
【症】
症候;病象。古通“證”。
【引证】
《五杂俎·物部三》-荔枝核性太热,补阴,人有阴症寒疾者,取七枚煎汤饮之,汗出便差。亦治疝气。
【组词】
死症、 险症、 顽症、 崩症、 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