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30 12:03: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0 12:03:47
词汇“凡蔽”在中文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没有找到确切的标准定义和广泛的使用记录。因此,我将基于“凡蔽”可能的字面组合和含义进行分析。
“凡蔽”可以拆分为“凡”和“蔽”两个字。
结合起来,“凡蔽”可能指的是普遍的遮蔽或掩盖,即某事物普遍存在但被掩盖或忽视的状态。
由于“凡蔽”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形容某种普遍但被忽视的社会现象或心理状态。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特定的讨论或辩论中。
由于“凡蔽”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历史不详。它可能是由两个常用字组合而成的新词,用于特定语境下的表达。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下,“凡蔽”可能被用来描述那些普遍存在但被忽视的问题,如社会不公、环境污染等。
这个词可能带有一种无奈和悲哀的情感,因为它暗示了某些重要事物被普遍忽视或掩盖。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讨论社会问题或个人经历时。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凡蔽”来表达某种被忽视的美或真理:
在这凡蔽的世界里,
美如星辰,却无人仰望。
结合图片,可以使用“凡蔽”来形容那些被遮蔽的自然美景或历史遗迹。在音乐中,这个词可能与某种低沉、哀伤的旋律相联系。
由于“凡蔽”不是一个国际通用的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存在。
尽管“凡蔽”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但它提供了一种表达普遍掩盖或忽视状态的方式。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描述复杂的社会现象和个人感受。
1.
【凡】
(象形。金文字形,象造器之模范形。①本义:铸造器物的模子。②引申义:凡是,表示概括)。
凡是,一切。
【引证】
《广雅》-凡,皆也。 、 《三苍》-凡,数之总名也。 、 《春秋繁露》-深察名号,凡者,独举其大事也。号凡而略,名目而详。 、 《书·微子》。郑注:“犹皆也。”-凡有辜罪。 、 《周礼·春官序》-凡内女之有爵者。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凡所应有。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 、 宋·沈括《梦溪笔谈》-凡永嘉山水,游历殆遍。
【组词】
凡有、 凡此
2.
【蔽】
(形声。从艸,敝声。本义:小草)。
遮住,遮掩。
【引证】
《说文》。朱骏声曰:“此字本训盖覆也。”-蔽,蔽蔽小草也。 、 《广雅》-蔽,障也,隐也。 、 《周礼·巾车》。注:“车旁御风尘者。”-蒲蔽。 、 《管子》。注:“所以捍车马。”-乘马其蔽五。 、 《淮南子·修务》-景以蔽日。 、 《老子》-故能蔽不新成。 、 楚·屈原《九歌·国殇》-旌蔽日兮敌若云。 、 《史记》-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阴翳蔽日。
【组词】
隐蔽、 屏蔽;蔽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