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42: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42:01
“五德终始”是一个源自古代哲学的词汇,主要用于描述宇宙和人类社会中五种基本德性的循环变化。这五种德性通常指的是仁、义、礼、智、信,它们被认为是维持社会秩序和和谐的基石。在古代的政治哲学中,“五德终始”也常被用来解释朝代的更替,认为每个朝代都由一种德性主导,当这种德性衰弱时,新的朝代会以另一种德性兴起。
“五德终始”源自《尚书·洪范》,在古代哲学中,这个概念经历了从宇宙观到政治哲学的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被用来解释自然现象和社会变迁,成为理解古代思想的重要窗口。
在传统文化中,“五德终始”被视为一种宇宙和道德的秩序,影响了古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它强调德性的重要性,认为德性的循环变化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础。
这个词汇给人一种历史厚重感和哲学深邃感,让人联想到古代智者的思考和探索。它激发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道德价值的思考。
在我的学术研究中,我经常使用“五德终始”来分析古代的政治变迁和文化发展,这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复杂性。
在创作一首关于历史循环的诗歌时,我可以这样写:
五德终始,循环不息,
仁义礼智,信为根基。
朝代更迭,德性为师,
历史长河,智慧永存。
想象一幅描绘古代智者讨论“五德终始”的画作,背景是宏伟的宫殿和繁星点点的夜空,音乐可以是古琴的悠扬旋律,营造出一种深邃而庄严的氛围。
在西方哲学中,类似的循环观念可以在柏拉图的“理念世界”和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中找到,虽然具体内容不同,但都探讨了宇宙和道德的秩序。
“五德终始”是一个深刻反映*古代哲学和政治思想的概念,它不仅帮助我们理解历史,也启发我们思考现代社会的道德和秩序。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可以增强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1.
【五】
(五,会意。从二,从乂。“二”代表天地,“乂”表示互相交错。本义:交午,纵横交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 、 《诗·齐风·南山》-葛屦五两。 、 《诗·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紽。
四加一的和。
【引证】
《广韵》-五,数也。 、 《书·舜典》-五载一巡守。 、 唐·李朝威《柳毅传》-塞其五山。 、 宋·苏洵《六国论》-五战于秦。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起则五六揖。 、 清·方苞《狱中杂记》-监五室。
2.
【德】
(形声。从彳(chì),惪(dé)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本义:登高,攀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德,升也。 、 《易·剥》虞本。按,与剥庐对文。登也,升。君子以顺德,亦本字。-君子德车。
3.
【终】
(形声。从糸(mì),冬声。甲骨文字形,象一束丝,两头象结扎的末端。本义:把丝缠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终,絿丝也。 、 《睡虎地秦墓竹简》-旋终在项。
4.
【始】
(形声。从女,台声。本义:开头,开始)。
同本义。与“终”相对。
【引证】
《说文》。朱曰:“裁衣之始为初,草木之始为才,人身之始为首为元,筑墙之始为基,开户之始为戽,子孙之始为祖,形生之始为胎。”-始,女之初也。 、 《老子》。注:“始者,道本也。”-无名天地之始。 、 《易·恒》。虞注:“乾为始。”-始求深也。 、 《礼记·经解》-君子慎始。 、 《礼记·昏义》。注:“犹根也。”-礼始于冠。 、 《荀子·王制》-天地者,生之始也。 、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 方苞《狱中杂记》-始缢即气绝。 、 蔡元培《图画》-始于文艺中兴时代之意大利。
【组词】
始卒、 始室、 始基、 自始至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