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演绎吟》

时间: 2025-05-01 07:38:03

诗句

何者谓知者,知音只在心。

肝脾无效验,锺鼓漫搜寻。

既若能开物,何须更鼓琴。

来仪非为凤,只是感人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38:03

原文展示:

演绎吟 何者谓知者,知音只在心。 肝脾无效验,锺鼓漫搜寻。 既若能开物,何须更鼓琴。 来仪非为凤,只是感人深。

白话文翻译:

什么是真正的知者?知音只存在于内心。 肝脾的效验无用,钟鼓的搜寻徒劳。 既然能够开启事物,又何必再弹琴。 来仪并非为了凤凰,而是深深感动人心。

注释:

  • 知者:指真正理解事物的人。
  • 知音:指心灵相通的人或事物。
  • 肝脾无效验:比喻外在的、表面的努力无效。
  • 锺鼓漫搜寻:比喻徒劳无功的寻找。
  • 开物:开启、理解事物。
  • 来仪:指仪态、举止。

诗词背景: 作者邵雍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诗人,他的诗歌多表达哲理和人生感悟。这首诗通过对比内心与外在的追求,强调真正的理解和知音在于内心的感悟,而非外在的形式和努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邵雍通过“知音只在心”一句,强调了内心的感悟和理解的重要性。诗中的“肝脾无效验,锺鼓漫搜寻”进一步强化了外在努力的无效性,暗示真正的知音和理解不应依赖外在的形式和手段。后两句“既若能开物,何须更鼓琴。来仪非为凤,只是感人深”则通过比喻和象征,表达了真正的理解和感动来自于内心的深刻体验,而非外在的华丽和炫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邵雍对人生和哲理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 首句“何者谓知者,知音只在心”直接点明主题,强调真正的知者在于内心的理解。
  • “肝脾无效验,锺鼓漫搜寻”通过比喻,说明外在的努力和形式是无效的。
  • “既若能开物,何须更鼓琴”进一步强调,如果能够真正理解事物,外在的形式(如鼓琴)就变得不必要了。
  • “来仪非为凤,只是感人深”通过比喻,说明真正的感动和理解来自于内心的深刻体验,而非外在的华丽和炫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肝脾无效验”和“锺鼓漫搜寻”,通过比喻说明外在努力的无效性。
  • 象征:如“来仪非为凤”,通过象征表达内心的深刻体验。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强调真正的理解和知音在于内心的感悟,而非外在的形式和努力。通过对比内心与外在的追求,诗人传达了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感悟。

意象分析:

  • 知音:象征内心的理解和感悟。
  • 肝脾:象征外在的努力和形式。
  • 锺鼓:象征徒劳无功的寻找。
  • 来仪:象征内心的深刻体验和感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知音只在心”一句强调了什么? A. 外在的形式 B. 内心的感悟 C. 徒劳的寻找 D. 无效的努力 答案:B

  2. “肝脾无效验,锺鼓漫搜寻”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A

  3. 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A. 外在的形式和努力是有效的 B. 内心的感悟和理解是重要的 C. 徒劳的寻找是必要的 D. 无效的努力是可取的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鸟鸣涧》: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内心的宁静和感悟。
  • 苏轼的《题西林壁》:通过对比外在的形式和内心的感悟,表达深刻的哲理。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鸟鸣涧》与邵雍的《演绎吟》都强调内心的感悟和理解,但王维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而邵雍通过对比内心与外在的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邵雍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和思想。
  • 《宋代诗歌研究》:提供了宋代诗歌的背景和分析,有助于理解邵雍诗歌的创作背景和社会环境。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石湖仙 题吷盦丈藏郑叔问年丈手书此册 石湖仙·题白石道人歌曲 石湖仙 石湖仙 题石帚集 石湖仙 题吷盦所藏大鹤山人词札 石湖仙 依白石声韵为吴湖帆题所作佞宋词痕 石湖仙 寿讱庵六十 石湖仙 味榄翁载旧燕讨春邓尉,归赠梅枝,翛然如见似人也 石湖仙 石帚韵,寿鲁国李老夫妇七十 石湖仙 岁暮寄子鱼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不可以道里计 龙字旁的字 称薪量水 食字旁的字 口字旁的字 转灾为福 风木之悲 郁祼 破壁燎火 屮字旁的字 力微任重 長字旁的字 连山眉 神情不属 沮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夜游子 包含汪的成语 鼠结尾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