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北山三咏其二——觉海方丈》

时间: 2025-05-15 07:26:02

诗句

往来城府住山林,诸法翛然但一音。

不与物违真道广,每随缘起自禅深。

舌根已净谁能坏,足迹如空我得寻。

岁晚北窗聊寄傲,蒲萄零落半床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5 07:26:02

原文展示:

北山三咏其二——觉海方丈
作者: 王安石 〔宋代〕

往来城府住山林,
诸法翛然但一音。
不与物违真道广,
每随缘起自禅深。
舌根已净谁能坏,
足迹如空我得寻。
岁晚北窗聊寄傲,
蒲萄零落半床阴。

白话文翻译:

在城府之间往来,或在山林中居住,
所有的法则都无拘无束,只有一个声音。
不与世俗相违,真实的道理是广阔的,
随缘起身,内心的禅意愈发深厚。
舌根已经净化,谁又能够破坏它呢?
足迹如同空无,我能在其中寻找到。
岁末的北窗前,闲聊中寄托我的傲气,
葡萄早已凋零,阴影半床铺满。

注释:

  • 往来:指来往于城府之间。
  • 城府:指官府、城市。
  • 诸法:指一切法则。
  • 翛然: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样子。
  • 真道广:真实的道理是非常广阔的。
  • 舌根已净:指言语已无杂念。
  • 足迹如空:行走的痕迹如同虚无。
  • 岁晚:年末时节。
  • 蒲萄:即葡萄。

典故解析:

此诗中提到的“舌根已净”可以理解为佛教中对言语修行的要求,强调内心的净化与真道的体会。此外,诗中“足迹如空”的意象,表达了对世俗假象的超脱与无执,是一种禅宗的思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推行新法,倡导变革。他的诗歌以题材广泛、风格多样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王安石隐居于北山时期,反映了他对隐居生活的感悟和对禅宗思想的追求。诗中所表现的宁静、超脱的境界,是他在政治风波后对人生的重新思考。

诗歌鉴赏:

《北山三咏其二——觉海方丈》通过描绘作者的隐逸生活,展现了深厚的禅宗思想和对世俗的超然态度。诗的开头“往来城府住山林”,显示了作者的身份转换与生活选择,既有官场的往来也有山林的静谧,表面上看似矛盾,实则体现了对内心世界的追求。

“诸法翛然但一音”,表明了在纷繁复杂的世事中,追求一种内心的和谐与宁静。通过“不与物违真道广”,王安石进一步强调了真实的道理与世俗的对立,反映了他对佛教智慧的理解。

接下来的两句“舌根已净谁能坏,足迹如空我得寻”,表达了他对言语和行为的自我反思,舌根的净化意味着内心的明澈,而足迹如空则象征着超脱的境界,显示出他对生命意义的深刻体悟。

最后两句“岁晚北窗聊寄傲,蒲萄零落半床阴”,则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葡萄的凋零象征着人生的无常,而“半床阴”则暗示了安静与思考的空间,体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与淡泊。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往来城府住山林:描述作者的生活状态,既在于官场的往来,又享受山林的宁静。
  2. 诸法翛然但一音:表达与世俗纷扰的超脱,内心唯一的声音即是道理。
  3. 不与物违真道广:强调真实的道理与世俗的矛盾。
  4. 每随缘起自禅深:随缘而生,内心深处的禅意愈加浓厚。
  5. 舌根已净谁能坏:内心的净化让言语不再受到外界的影响。
  6. 足迹如空我得寻:行走的痕迹是虚无的,反映了心灵的追寻。
  7. 岁晚北窗聊寄傲:岁末时分,北窗前的闲聊寄托了内心的傲气。
  8. 蒲萄零落半床阴:葡萄凋零,营造出一种宁静、安逸的氛围。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城府”和“山林”形成鲜明对比,展现生活的多样性。
  • 比喻:将“足迹如空”比作虚无,强调超脱感。
  • 意象:使用“蒲萄零落”传达时光流逝与生命无常的主题。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反映出对世俗的超脱与对人生真谛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城府:象征权力与世俗的纷扰。
  • 山林:象征自然与内心的宁静。
  • 舌根:象征言语的纯洁与内心的修持。
  • 蒲萄:象征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安石的隐居生活主要是在什么地方?

    • A) 城府
    • B) 山林
    • C) 海边
  2. 诗中“舌根已净谁能坏”强调了什么?

    • A) 言语的清净
    • B) 行为的自由
    • C) 思想的复杂
  3. “蒲萄零落半床阴”表达了对什么的感慨?

    • A) 春天的到来
    • B) 时光的流逝
    • C) 繁华的生活

答案

  1. B) 山林
  2. A) 言语的清净
  3. B) 时光的流逝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王安石的《觉海方丈》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王维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而王安石则更强调内心的修行与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集》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神 济上四贤咏·成文学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寄崇梵僧 送李睢阳(一本以前九句自为一首) 送封太守 叹白发 过乘如禅师萧居士嵩丘兰若 投道一师兰若宿 相和歌辞。祠渔山神女歌。迎神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无尽灯 凯旋而归 得荫忘身 包含恒的成语 马客 黽字旁的字 言字旁的字 包含搬的成语 简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牛字旁的字 找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麥字旁的字 夜总会 色字旁的字 种学织文 上楼去梯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奬叙 雁天 滑泥扬波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