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咏史(二十一首)》

时间: 2025-05-07 16:10:21

诗句

景公返雀襜,晏子称其仁。

鳏寡既有室,长年不负薪。

焉知予玉节,遗祸逮天伦。

推恩限目见,太息此君臣。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6:10:21

原文展示

景公返雀襜,晏子称其仁。
鳏寡既有室,长年不负薪。
焉知予玉节,遗祸逮天伦。
推恩限目见,太息此君臣。

白话文翻译

景公回到国都,晏子称赞他的仁德。
鳏夫和寡妇本有家庭,长年累月却不轻言负心。
谁能知道我这玉洁的品行,却招致灾祸,连累到了家庭的亲情。
推恩的封限目睹在眼前,令人感叹这位君臣关系。

注释

  • 景公:指春秋时期的齐景公,以仁德著称。
  • 晏子:晏婴,齐国的名臣,以智慧和仁德闻名。
  • 鳏寡:鳏夫和寡妇,指失去配偶的人。
  • 玉节:比喻品行高洁。
  • 推恩:指施恩于人,限目见,指恩情有时会成为一种负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基(1311年-1375年),字伯温,号云溪,明代初期的政治家、文学家。他的诗歌以现实主义和历史感著称,表达对社会政治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刘基对历史的反思之时,表达了对君臣关系的思考和对仁德的赞美,同时也透露出政治的复杂与艰难。

诗歌鉴赏

《咏史(二十一首)》这一首诗通过历史人物的描绘,揭示了仁德与权力之间的微妙关系。诗中提到的景公与晏子,展现了古代君臣之间的理想关系——君主有德,而臣子则心怀忠诚和智慧。然而,诗人却引入了“鳏寡”的意象,暗示在社会中存在着情感的牺牲与失落,展现出人性深处的无奈与悲哀。

“焉知予玉节,遗祸逮天伦”一句,表现了诗人对自身品德的自省,尽管他保持清白,但仍遭遇不幸,显示出个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最后一联“推恩限目见,太息此君臣”,则是对现状的感慨,呼应了前文的主题,表达了对君臣关系的期待与失望。

整首诗在字句间流露出一种深邃而复杂的情感,反映了作者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人性与政治的批判。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景公返雀襜:景公回朝,象征着权力的回归。
    • 晏子称其仁:晏婴对景公的赞美,表现出君主的仁德。
    • 鳏寡既有室:损失配偶的人依旧有家庭,表现出人性的坚韧。
    • 长年不负薪:艰辛的生活,暗示着社会的沉重与责任。
    • 焉知予玉节:对自身品德的自省,强调保持清白的重要性。
    • 遗祸逮天伦:品德高洁却遭遇不幸,体现了命运的无常。
    • 推恩限目见:看到施恩的局限,表达对君臣关系的无奈。
    • 太息此君臣:对现状的叹息,隐含对理想关系的渴望。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鳏寡既有室,长年不负薪”,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玉节”比喻为高洁的品德,突显了道德的崇高。
  •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仁德与权力的关系,揭示了个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以及在古代社会中对人性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 景公:象征仁德的君主。
  • 晏子:代表智慧与忠诚的臣子。
  • 鳏寡:象征社会中失去与孤独的人。
  • 玉节:象征高洁的品德与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君主是谁?

    • A. 齐景公
    • B. 齐宣王
    • C. 齐景王
  2. “焉知予玉节”中的“玉节”指的是什么?

    • A. 高洁的品德
    • B. 美玉的节奏
    • C. 王子的节日
  3. 诗中表达的情感主要是:

    • A. 对君臣关系的期待
    • B. 对社会的绝望
    • C. 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答案

  1. A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登高》王之涣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刘基的《咏史》都体现了对历史的反思与对现实的无奈,但杜甫更多关注于战争带来的痛苦,而刘基则侧重于君臣关系的复杂。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古诗词解析与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梁士衡归余杭 送汤丞相帅会稽 次韵沈驹甫观石井 次韵王季夷时同宿蒋山 答人问易 次韵佑父秋怀 朱元晦清湍亭 韩子师读书堂置酒见留 访吴元鼎如村五首 秋日杂咏六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个性 回山转海 包含恚的词语有哪些 降替 竹字头的字 回黄转绿 铁钱蛇 十八高贤 酉字旁的字 上下同门 撒丁岛 玉字旁的字 聿字旁的字 心不由己 无远不届 贺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凫的词语有哪些 虫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