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留春令 浣手绣观音》

时间: 2025-05-10 20:05:27

诗句

昨宵曾梦,慈悲天竺,买将丝绣。

把笔先描出庄严,敢掩看、银泥袖。

早挽香云应腻手。

向珠泉频漱。

一束杨枝在瑶瓶,且安放鹦哥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20:05:27

留春令 浣手绣观音

作者:邹祗谟 〔清代〕

原文展示:

昨宵曾梦,慈悲天竺,买将丝绣。
把笔先描出庄严,敢掩看银泥袖。
早挽香云应腻手。向珠泉频漱。
一束杨枝在瑶瓶,且安放鹦哥右。

白话文翻译:

昨夜我曾梦见,慈悲的天竺菩萨,买下了丝绣的观音像。
我先用笔描绘出观音的庄严形象,怎敢掩盖那银泥的袖子?
早晨的香云应该会让我手心感到腻滑,我频频在珠泉边漱口。
一束杨枝放在瑶瓶中,暂且安放在鹦哥的右侧。

注释:

  • 天竺:古代对印度的称呼,佛教的发源地。
  • 丝绣:指用丝线绣成的工艺品,常用于描绘佛像。
  • 银泥袖:指观音像的衣袖,银泥是古代一种装饰材料。
  • 香云:香气弥漫的云雾,借指香气。
  • 珠泉:指清澈的泉水。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慈悲天竺”指代观音菩萨,代表着慈悲和救苦救难的精神。观音是佛教中极受崇拜的菩萨,象征着宽容和慈爱。诗人通过梦境和丝绣的描绘,表达了对佛教文化的向往与崇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邹祗谟,清代诗人,因其作品多涉及佛教题材而闻名。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常用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佛教文化在民间流行的时期。诗人通过描写自己的梦境与心中理想的观音形象,表达了对慈悲精神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留春令 浣手绣观音》是一首充满佛教文化气息的诗作,诗人通过梦境中的观音形象,表现了对慈悲的向往。诗中“昨宵曾梦”开篇引入,既引发了读者的好奇,也为后文的描绘铺垫了情感基调。接下来的描写生动而细腻,体现了诗人对观音的崇敬与眷恋。尤其是“敢掩看银泥袖”一句,传达出一种敬畏与美好的情感交织。整首诗不仅表现了对观音的描绘,更通过细节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安详。最后几句通过自然元素的搭配,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美好与清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昨宵曾梦,慈悲天竺,买将丝绣”:表达了梦中与观音相遇的情景,丝绣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 “把笔先描出庄严”:强调了描绘观音形象的庄重与认真。
    • “敢掩看银泥袖”:体现出对观音的敬畏与崇敬。
    • “早挽香云应腻手”:暗示了对香气的向往,和对生活细节的留意。
    • “一束杨枝在瑶瓶”:杨枝象征着生命与希望。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香云”比喻美好的气息,营造出诗的氛围。
    • 对仗:诗中“昨宵”“早挽”形成对比,增强了节奏感。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观音的形象,表达了对慈悲、宁静与美好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佛教精神的崇敬。

意象分析:

  • 观音:慈悲、救苦救难的象征。
  • 杨枝:象征生命与希望,代表着生生不息的精神。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慈悲天竺”指代什么?
      • A. 观音菩萨
      • B. 佛陀
      • C. 释迦牟尼
    2. “银泥袖”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美丽
      • C. 敬畏与庄重

答案

  1. A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观音菩萨》 - 白居易
  • 《寄灵隐寺僧》 - 温庭筠

诗词对比

  • 邹祗谟的《留春令》与白居易的《观音菩萨》均表达了对观音的崇敬,但前者更注重梦境中的细腻描写,后者则侧重于现实生活的感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歌精华》

相关查询

赤城馆 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示弟及诸子侄 白鹤观 苏武慢·十载燕山 苏武慢·忆昔坡仙 苏武慢·对酒当歌 苏武慢·放棹沧浪 苏武慢·山月来时 苏武慢·扫尽风云 蝶恋花 故远主得其臣所献黄菊赋,题其后曰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知其一不达其二 由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离害 鸱张蚁聚 稳坐钓鱼船 四字头的字 水佩风裳 乃纔 糹字旁的字 谋逆不轨 于开头的成语 越燕 豕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走之旁的字 陿薄 艸字旁的字 孳尾 想结尾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