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罢徐州,往南京,马上走笔寄子由五首》

时间: 2025-05-15 10:39:40

诗句

古汴从西来,迎我向南京。

东流入淮泗,送我东南行。

暂别复还见,依然有余情。

春雨涨微波,一夜到彭城。

过我黄楼下,朱栏照飞*。

可怜洪上石,谁听月中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5 10:39:40

原文展示

罢徐州,往南京,马上走笔寄子由五首
作者: 苏轼 〔宋代〕

古汴从西来,迎我向南京。
东流入淮泗,送我东南行。
暂别复还见,依然有余情。
春雨涨微波,一夜到彭城。
过我黄楼下,朱栏照飞。
可怜洪上石,谁听月中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徐州出发,行往南京的旅程。诗人回忆起古都汴京的情景,感慨东流的河水和即将离别的情怀。诗中提到的春雨和波涛,象征着对家乡的思念与依恋。最后,诗人感叹在黄楼下的景象,留下了一丝无奈与惆怅。

注释

  • 古汴:指的是古都汴京,即今河南开封,历史悠久。
  • 南京:今江苏省会,诗人此行目的地。
  • 淮泗:淮河与泗水,表示地理位置。
  • 朱栏:指的是栏杆,象征着美好的景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擅长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风光。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苏轼被贬至徐州期间,表达了他对故土的思念以及对未来的期望。诗中透露出对即将离开的无奈与对新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诗人在旅途中,回忆起古都的辉煌与故乡的温情,形成鲜明的对比。春雨涨波的描写,渲染了诗人心中的惆怅与思念。通过黄楼的意象,诗人不仅在描绘眼前的景象,更在探讨人生的变迁与无常。整首诗情感深厚,既有对过去的留恋,又有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苏轼丰富的内心世界及其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古汴从西来,迎我向南京:回忆故乡汴京,感慨即将前往南京。
    2. 东流入淮泗,送我东南行:描绘河流的流动,象征着人生的旅程。
    3. 暂别复还见,依然有余情:表达离别后的再见依旧充满感情。
    4. 春雨涨微波,一夜到彭城:春雨中感受到自然的变化,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5. 过我黄楼下,朱栏照飞:描绘黄楼的美景,表现对故乡的留恋。
    6. 可怜洪上石,谁听月中声:对孤独的感叹,暗示对人生的思考。
  •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如“春雨涨微波”)、拟人(如“谁听月中声”)等修辞手法,使得意象更加生动。

  • 主题思想:全诗以离别为主题,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未来的期待,传达出深厚的人生感悟。

意象分析

  • 古汴:象征着过去的荣耀与怀念。
  • 春雨:象征着生命的滋润与思念的情感。
  • 黄楼:代表着美好回忆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要场景是什么?
    A. 南京
    B. 徐州
    C. 汴京
    D. 彭城

  2. 诗中提到的水流是指哪个?
    A. 长江
    B. 淮河
    C. 黄河
    D. 泗水

答案

  1. C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以思乡为主题,情感深厚。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表达离别的情感。

诗词对比

  • 苏轼与李白在表达离愁时都有细腻的情感描写,但苏轼更关注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而李白则更倾向于直接抒发情感的豪放。两者风格各具特色,互为补充。

参考资料

  • 《苏轼诗词全编》
  • 《宋代文学研究》

相关查询

贺新郎甲申正月初三养蜡嘴雀数日 贺新郎 其一 塞上 贺新郎 葺旧庐示稚子用前韵 贺新郎 其三 九日 贺新郎 呈李容齐学士 贺新郎二十首 其十八 贺新郎 云期忌辰焚寄二首,用《弹指词》韵 其一 贺新郎 四月二夜步往橘子洲头,已立为公园矣,而铁将军把门,不得入。予立栏外赋此 贺新郎 次韵答忼烈 贺新郎 虎邱剑池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蕃的词语有哪些 王字旁的字 万劫不朽 腾空 山戎 物理化学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计出无奈 枕黮藉糟 包含付的词语有哪些 黄字旁的字 挹彼注此 足字旁的字 症象 耳字旁的字 包含秣的成语 狎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补漏订讹 坠典 里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