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春游红梅公园》

时间: 2025-04-30 07:06:58

诗句

春到人间兴味浓,杖藜徐步过桥东。

满园景色无边际,惟见梅花分外红。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7:06:58

原文展示:

春到人间兴味浓,杖藜徐步过桥东。
满园景色无边际,惟见梅花分外红。

白话文翻译:

春天来到人间,兴致浓厚,我拄着拐杖,缓步走过东边的桥。
满园的景色广阔无边,唯独看到梅花格外鲜红。

注释:

  • 杖藜:拄着的拐杖,通常用来帮助行走。
  • 徐步:缓慢地走,形容走路不急躁。
  • 桥东:指的是桥的东边,可能是公园的一部分。
  • 无边际:形容景色辽阔,没有尽头。
  • 分外红:特别红,突显梅花的鲜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卓澄(1885-1948),字仲华,号澄庐,近现代诗人,生于浙江。其诗作多以自然景色为题材,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常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感悟。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春季,正值梅花盛开之时,表达了作者在春游中的愉悦心情和对梅花的赞美,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人们对自然美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天的自然景色为主线,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游的乐趣和梅花的美丽。开篇“春到人间兴味浓”直接点出季节主题,表现出春天带来的生机与活力,仿佛整个世界都被春意填满。接着“杖藜徐步过桥东”描绘出作者悠闲的游览状态,给人一种轻松自在的感觉。后两句则通过“满园景色无边际,惟见梅花分外红”将视角聚焦于梅花,展现出春天的丰富多彩,同时凸显梅花的独特地位,似乎在说,尽管春天的美景无边无际,梅花的红色依然是最为动人的。

整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传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梅花的赞美,既有对自然的细致观察,也充满了诗人对生活的热情与感慨。诗中运用了比喻和对比的手法,通过梅花的红色与春景的广阔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突显了梅花的美丽。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春到人间兴味浓:春天的到来使得人们的兴趣和愉悦感加倍。
  2. 杖藜徐步过桥东:作者拄着拐杖,慢慢地走向桥的东边,表现出一种悠闲自得的状态。
  3. 满园景色无边际:整个花园的景色开阔而绚丽,给人一种无尽的美感。
  4. 惟见梅花分外红:尽管景色多姿多彩,但梅花的红色显得格外鲜艳,成为诗人心中的焦点。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兴味浓”来比喻春天带来的愉悦感。
  • 对比:通过“满园景色”与“惟见梅花”的对比,突显梅花的独特美。
  • 拟人:赋予春天以情感,表现人们对春天的热爱。

主题思想:

本诗的主题是对春天的赞美和对梅花的特别关注。诗人通过描绘春游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体现了生机与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天:象征着生机、希望和新的开始。
  • 梅花:象征着坚韧和高洁,是春天的重要标志之一,代表着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欣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吴卓澄的生平背景主要与哪个地区相关?

    • A. 浙江
    • B. 北京
    • C. 上海
    • D. 江苏
  2. 诗中提到的“杖藜”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花
    • B. 一种乐器
    • C. 拐杖
    • D. 一种食物
  3. 诗中“惟见梅花分外红”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春天的失望
    • B. 对梅花的赞美
    • C. 对自然的冷漠
    • D. 对旅行的厌倦

答案:

  1. A. 浙江
  2. C. 拐杖
  3. B. 对梅花的赞美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梅花》 by 王安石
  • 《春晓》 by 孟浩然

诗词对比:

  • 王安石的《梅花》中同样描绘了梅花的美丽,体现了对梅花坚韧品格的赞美。
  • 孟浩然的《春晓》则通过春天的清晨景象表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希望,展现了不同诗人对春天的理解与表达风格。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唐诗三百首》
  • 《近现代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隔浦莲近 斗百花·闰花朝 斗百花(汶妓褚延娘) 斗百花 斗百花月夜残荷 斗百花 老友槃公院中二月榴开,属为赋之 斗百花 闰花朝 斗百花 其一 亦名夏州 斗百花·闰花朝 斗百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薇垣 折文旁的字 孤辰 规程 龙桷 门字框的字 扬厉铺张 解开头的成语 投壶电笑 舟字旁的字 彐字旁的字 绞丝旁的字 溢于言表 咍乐 终日而思 呼牛作马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