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秋日忆故园》

时间: 2025-04-29 15:31:05

诗句

素得故园趣,远如南涧阿。

众芳时既集,啼鸟秋复多。

对竹不及晦,酌酒屡当歌。

去乡仅十载,怀之可奈何。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5:31:05

原文展示:

素得故园趣,远如南涧阿。
众芳时既集,啼鸟秋复多。
对竹不及晦,酌酒屡当歌。
去乡仅十载,怀之可奈何。

白话文翻译:

我曾在故乡享受过的乐趣,如今已经远离了南边的涧水。
百花齐放的季节已过,秋日的鸟鸣声也愈加频繁。
与竹子相对,未曾再见的愁苦无法消散,举杯畅饮之时,我反复歌唱。
离开故乡不过十年,怀念故乡的心情让我无可奈何。

注释:

  • :本来,原本。
  • :乐趣、情趣。
  • 南涧阿:南边的涧水,表示对故乡的向往。
  • 众芳:众多的花朵。
  • 啼鸟:鸣叫的鸟。
  • :晦暗,指心情的阴郁。
  • 酌酒:喝酒。
  • :屡次,频繁。
  • 奈何:无奈,没办法。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诗人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借助竹、酒、鸟等意象,传达出一种浓厚的思乡情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汪广洋是明代的一位诗人,生于江南地区。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常常描绘山水及乡土情怀。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诗人离开故乡多年后,正值秋日,诗人感受到秋日的萧瑟与对故乡的思念,因而作此诗以抒发情感。

诗歌鉴赏:

《秋日忆故园》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了深厚的乡愁。诗人在描写秋日的自然景象时,透过“众芳时既集,啼鸟秋复多”表现了对故乡繁花似锦与鸟鸣悦耳的怀念,构建出一种恬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随着季节的变化,诗人心中对故乡的思念愈发明显,尤其是“对竹不及晦,酌酒屡当歌”中,他在竹影下饮酒,愁苦愈加显现,无法忘怀故乡。最后一句“去乡仅十载,怀之可奈何”更是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现了离乡十年,内心的无奈与惆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故乡深切的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素得故园趣:曾经在故乡享受过的乐趣。
    • 远如南涧阿:如今的乐趣远如南涧那样遥远。
    • 众芳时既集:百花齐放的季节已经过去。
    • 啼鸟秋复多:秋天的鸟鸣声越来越多。
    • 对竹不及晦:面对竹子时,心中的愁苦难以排解。
    • 酌酒屡当歌:时常举杯畅饮,反复歌唱。
    • 去乡仅十载:离开故乡不过十年。
    • 怀之可奈何:对故乡的思念让我无可奈何。
  • 修辞手法

    • 诗中运用了对仗和意象的描绘,构建出一种静谧而忧伤的氛围。
    • 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出个人情感的变化。
  • 主题思想

    • 诗歌中心思想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现了乡愁的深切与无奈。

意象分析:

  • 故园:象征着温馨与归属感,代表着诗人对故乡的热爱与怀念。
  • :象征着高洁与坚韧,作为与自然的对比,突显内心的孤独。
  • :代表着诗人试图借酒消愁,却又无奈的情感。
  • :秋天的鸟鸣声,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思念的加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众芳时既集”指的是什么? a) 秋天的鸟鸣
    b) 花开的季节
    c) 竹子的生长

  2. 诗人离开故乡多少年? a) 五年
    b) 十年
    c) 二十年

  3. 诗中的“酌酒屡当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高兴
    b) 忧伤
    c) 中立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比较汪广洋的《秋日忆故园》和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都表现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但前者更加注重自然景象的描绘,后者则更多表现个人的孤独与饮酒的洒脱。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精华》
  • 《古诗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菩萨蛮 七夕作 菩萨蛮 其一 即事,寄鹤友。用韦端己韵 菩萨蛮 菩萨蛮 菩萨蛮 蒙岩石刻 菩萨蛮 菩萨蛮 其一 菩萨蛮·古意 菩萨蛮 宿灵隐寺僧楼 菩萨蛮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断怪除妖 王字旁的字 廾字旁的字 隙竨 包含密的词语有哪些 泗滨 呶呶 杳无影响 汉官威仪 甲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赔填 黝牲 见字旁的字 胞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艮字旁的字 河海不择细流 耆老久次 丿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